松江区向阳小学 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管理员 2025-10-11
0 63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教育大会、上海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教育大会、上海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现就松江区向阳小学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二、工作目标

1.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实现体育教学、活动、赛事、保障一体化发展。

2.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质健康优良率力争达到60%以上。

3.培养学生至少掌握2 项运动技能,形成“人人爱运动、班班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组织架构

1.领导小组

组长:朱宏

副组长:曹建荣

成员:戚仁凯  王建  李永俊

2.工作小组

组长:戚仁凯

副组长:时英贵

成员:孙自斌  邓翠翠  文财

 

四、工作任务

(一)保障运动时长

1.体育课时安排:二至五年级每班每周 5 节体育课。

2.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安排:8:55——9:25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操和身体素质训练。

3.每天不少于 40 分钟的体育锻炼活动安排:12:55——13:0514:25——14:55组织学生进行做操和身体素质训练。

4.其他覆盖全体学生的体育运动安排:每班每周各安排一次35分钟和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课。

(二)丰富项目设置

1.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项目设置: 田径、体操、球类(篮球)。

2.体育社团、兴趣小组、课后服务及学校提供的其他课内外的运动项目设置:成立向阳花”体育社团(如象棋社、乒乓球社、篮球社、羽毛球社等),每周活动2---4次;设立学生选修课程(有羽毛球课程、花样跳绳课程、体适能课程等),每周活动 1 次;开设课后服务项目(田径、花样跳绳、健美操、象棋等)。

(三)开展赛事活动

1.学生运动会安排:

春季举办“趣味运动会”,秋季举办“田径运动会”。

2. “乐动比赛日”安排:

时间赛事活动比赛内容参赛对象
 期1个月广播操比赛广播操、队列全体学生
2个月体质健康专项比赛50米、仰卧起坐、肺活量、 1分钟跳短绳、50米X8全体学生
3个月投掷比赛投准、投远全体学生
4个月篮球比赛篮球全体学生
第5个月滚铁环比赛滚铁环全体学生
第二学期第6个月跳绳比赛跳长绳全体学生
第7个月接力赛(班班赛)往返接力赛全体学生
第8个月拔河比赛拔河全体学生
第9个月智力运动会棋类全体学生

3.学校体育赛事“荣誉墙”“纪录榜”等荣誉体系建设:

设立向阳花“荣誉墙”“运动会纪录榜”“运动之星”榜单。

4.学校体育赛事活动向家长开放,适时邀请家长参加表演赛、亲子活动等。

(四)场地设施保障

1.学校体育基础场地信息:学校现有体育活动场地面积5803平方米。其中50米跑道操场1块,30米跑道操场1块,篮球场地1片,羽毛球场地1片。

2.场地设施完善优化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通过“上天入地”“功能叠加”等方式,合理使用社团室、“向阳物语”“向阳书语”“向阳心语”等多功能室。

(五)师资队伍配备

1.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4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扎实,年龄结构合理,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需求。4名体育教师全部参与指导体育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体育锻炼及赛事活动等。

2.教师“一岗多能”发展,助力学生体育活动落实

鼓励跨学科教师发挥体育特长,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与赛事组织水平,充实体育教学力量,保障各类活动落地。

3.体育教师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三项多维”体育教师绩效考评体系,从教学质量、学生体质提升、赛事指导成绩等维度进行考核。对表现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六)实施干预指导

1.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安排与结果反馈机制: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结果上报至区德育大平台,审核通过后上传国家体质健康平台。

2.体质健康全过程管理办法与对体质健康水平处于良好以下学生的指导方案:根据测试结果,对处于良好以下学生建立档案,提供针对性指导。

3.通过配置运动手环等方式,以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的体育活动常态化监测机制:根据运动手环数据分析学生体育活动情况,动态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

4.对优秀体育苗子的跟踪培养:

通过走班教学、赛事活动发掘优秀体育苗子,经家校沟通后纳入校队社团,由体育教师在早训及课后服务时段专项培养。

(七)强化安全保障

1.教师运动安全培训:全体体育教师参与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具备急救证书。

2.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工作:体育课中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及常见风险开展运动安全理论知识学习,跨学科联动讲解科学运动;每学期开展安全教育周、每月召开主题班队会,通过讲座、演练等强化安全意识与急救技能。

3.学校AED配备情况:学校配备1台AED及急救物资,学校卫生老师每月巡检;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岗位人员全员完成AED培训,持证上岗率100%。

4.学校运动伤害快速响应机制:组织成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任何在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均要求以“及时救助,妥善处理”为原则进行;学生伤害事故发生时,学校全体职工、学生发现均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恰当措施护送伤害人员到校卫生室进行救助,由校卫生老师对伤势情况进行分析与处理。并对受伤原因进行简单询问,由教导处进行详细调查,必要时须保留现场。学校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保险公司报告,必要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并处理好伤势后,由校长组织小组同志召开商讨会,就学生伤害处理办法进行部署,会同受伤害学生家长或第三人进行妥善地处理商讨工作。

5.定点医院运动伤害救治绿色通道:

学校和附近的九亭医院达成了协议,学生无论发生任何伤害,学校打电话给医院,医院就会迅速开通救治绿色通道,做到伤员到,救治就开始。

6.学生运动意外伤害专项保险配置情况:学校为全体学生代为办理学生意外险、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两项保险。

五、工作监督

校级监督电话: 3768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