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将继续紧紧围绕区教育局、学校的工作重点,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常规达标,以课堂教学实践和校本教研为抓手,加强教学“四认真”管理,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途径,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教师专业成长的质量。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以学习求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落实教学常规达标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归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各种活动、竞赛中能获得佳绩;以科学管理为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向着市优良随迁子女小学的目标迈进。
1.落实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贯彻落实教学“四认真”的要求,认真做好检查、督促、总结工作。
(2)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各科的教育作用,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行为,提高活动课程的质量。
(3)落实常规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2.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推行教师常态课相互听课制度,同伴互助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2)推行每周一课时自主学习制度,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速专业成长。
3.以写字教学促学习品质。以写好字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4.严把质量关,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加强对各年级学困生监控,把不及格人数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5.开展学生竞赛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兴趣活动和课外活动等,做到计划、组织、人员、内容和时间五落实,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兴趣。
三、具体措施:
(一)教学常规管理
1.深入开展教学常规达标,提升教学水平
持续推进教学常规校本化。结合我校教学标准,严把“备课、上课、作业和批改、辅导学生”四个关。加强教学常规动态化管理做好,对教师常规的常态评估,建立每月一次的教学业务检查制度,教学常规考核结果直接纳入绩效考核。
备课:
(1)要备足课时,所有学科不仅要备好新授课,还要备好活动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机动课。机动课独立备在机动课时备课本中,做到每日上课内容有记录可查。
(2)教学目标分层:要根据学生学情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3)在备课中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视角展开教学;
(4)丰盈教学的过程性。备课中既要设计教师教学行为,更要预设突破重难点时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方式的预设,要充分预设不同层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形式,预设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组织的交流讨论等双边活动,要有具体化、层次化的设计。
(5)作业和板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设计建议加强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练习设计尽量避免机械性练习,以思维性练习为宜,提倡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同时要设计好课堂教学板书。
(6)教学后记:教法、学法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本节课的感想等。提倡主题和专题教后记。要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点(创新点、亮点、失误点、迷茫点等)开展反思,每篇反思要能提炼出一个主题,最好能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的专题、学科组的研究主题或校本研修主题,在教学中,边实践边反思。
上课
本学期,以“上课”为重点,加强对课堂“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纸笔训练”“当堂反馈”的校本化指导和实践,促进有效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推进达标活动的有效开展。
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动态评估,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每学期教导处成员常规听课10节以上(不包括教研活动),教学管理人员借推门听课对本校课堂教学的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实现教者和听课者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作业的布置、批改。
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落实不同学科作业的学校层面统一的细化,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学科素养。同时各教研组要根据学情进行作业必做题和选作题的探索研究。
辅导:
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在做好全班学生档案建立工作的基础上,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发、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加强晨会课和艺体活动课的管理,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行为,严格执行专课专用。教导处组织人员对各班每天晨会课和艺体活动课开展的情况进行统计,期末汇总。汇总情况纳入期末考评。
推行体育艺术等课程的校本化达标管理。根据学科特点梳理出学科达标的项目,期末根据项目进行教学评估。
(二)教师成长
1.阅读反思
以学习求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阅读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教育专著,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推行每周一课时自主学习制度,要求40周岁以内的教师每周到图书馆自主安排一课时理论学习,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速专业成长。图书馆管理人员每日登记教师自主学习情况,期末汇总考评。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本学期,我们将在工作五年以内的教师中组织开展“我的教学故事”反思活动,在叙说自己教学故事中重新反思、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促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以作业批改记录和辅导学生情况记录为蓝本,鼓励教师自主反思教学得失,以反思促教学能力提升。
2.借力各专业团队,加速教师成长
2013学年度我校组织了部分年轻教师参与九小共建活动,加速了我校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本学期将继续借助到九小学习的机会,将更多的青年教师,在更高层面的学术团队中加速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深化常规教研活动实效性
主题教研。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有明确的教研重点目标。以践行新课程标准为契机,展开教研活动。以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课型范式为主题来源,分阶段落实。做到主题小而实,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管理。做到每次教研活动,人人有思考,人人有收获。要求每位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针对阶段教研的主题,事先思考撰写集体备课,带着思考参与听课,避免听课后的交流漫无目的。
加强过程性管理。我校多个教研组都有行政人员参与其中,行政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和管理作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
4.同伴互助,共同提升。
推行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制度。要求每学期除常规教研活动听课以外,教师每人每学期必须听常态课15节以上,学习交流,相互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导处统一汇总核实督察。
(三)学生素养
1.加强写字教学管理。以写好字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起始年级实施笔画过关检测,其他年级期初教导处组织人员对各班写字情况进行摸底,从学生书写姿势、握笔姿势、书写质量等方面对各班学生写字情况教学统计汇总。根据汇总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期中抽查相关班级写字情况,平时加强艺体活动课情况的实施,期末对各班学生写字情况进行考评。
2. 长线安排学科活动,提升学科素养。在校级层面期初分工,落实到人,长线安排学科素养辅导。有效落实每周一课时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习惯。做到小学生口算训练、小学生拼音过关检测、中英文写字比赛、英文朗诵比赛、阅读与作文竞赛等活动日常化。活动做到计划、组织、人员、内容和时间五落实,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兴趣。
附:各月行事历安排
八、九月份:
1、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拟定工作计划
2、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系列活动(少先队)
3、教研组期初工作例会(讨论本学期教研活动方案)
5、小学生作文竞赛校级初赛(九月下旬)
6、新教师基本功单项技能考核(一)
7、学生写字能力摸底调查,反馈指导
8、第一次常规检查
十月份:
1、中年级作文过关活动(校级启动)
2、语文教师评优课(第一轮)
3、教师基本功单项技能考核(二)
9、 参与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评优课活动 闻工作 4、各学科组开展阶段调研交流研讨
5、写字能力期中抽查评估
十一月份:
1、 迎国庆征文活动
2、各学科组开展阶段调研交流研讨
3、 小型体育比赛活动
4、 一年级汉语拼音验收
5、准备迎接综合类课程常规调研活动
6、第三次常规检查
7、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
8、教学工作分析会
9、英语口语交际比赛
10、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十二月份:
1、“快乐活动日”展示
2、中年级作文过关(分年级组进行)
3、教学、班务工作月考核
4、阅读经典诵读竞赛
5、学科知识竞赛活动
6、语数英抽测活动
7、迎新书画活动
8、教学、班务月考核
9、学生写字能力期末评估(包括一年级笔画过关检测)
一月份:
1、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
2、各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及分析活动
3、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1月中旬)
4、各学科教师制定复习计划
5、校三年级口算调研
6、各种资料上交
7、拟定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