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课总则
1.目的: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备课效率与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本校全体教师。
二、备课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清晰、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教学内容详实:涵盖教学各环节,教学过程要详细,设计导入、讲授、练习、小结、作业布置等,合理融入案例、故事辅助教学,补充拓展知识丰富课堂。
3.教学方法合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等,积极运用多媒体、在线教学平台等技术辅助教学。
4.钻研教材透彻:深入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重难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和能力培养点。
5.了解学情精准: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个体差异等,以便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具针对性。
三、备课流程
1.个人初备: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组内每位老师承担一定量的备课任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独立进行电子备课。规划教学进度,提前备2周的课时。在备课过程中,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涵盖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参考资料等,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2.集体研讨:以备课组为单位,定期组织集体研讨活动。备课组长负责组织与主持,确保组内教师充分参与。在集体研讨过程中,主备教师就个人初备内容进行阐述,分享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等,组内其他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案,形成集体备课初稿,共同提升备课质量。
3.二次备课: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备的电子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和完善。在二次备课中,要将二次备课的字体红色标记,教师要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调整、精心设计,补充或删减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使备课内容更贴合班级实际教学需求。
4.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字体红色标记,认真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足之处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反馈,避免简单罗列现象,要深入分析教学目前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提升教学质量。
四、备课格式
1.格式统一:各组由教研组长统一规定电子备课模板,模板中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教学反思等基本要素,模板的设计应符合教学逻辑和教师的备课习惯,教师应严格按照模板的要求进行编写,不得随意更改结构和格式,确保电子教案格式规范、统一。
2.字体字号:标题使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副标题使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使用小四宋体,行距设置为1.5倍行距,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不同层级的标题可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或加粗、下划线等格式进行区分,以增强文档的层次感和可读性。特殊内容,如引用的案例、图片说明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字体、字号和格式,但要保持整体的美观和协调。
3.页面设置:纸张大小为A4,页边距上、下、左、右均设置为2厘米。
4.资源引用:在电子备课过程中,若引用了网络资源、教学参考资料等他人的成果,应在教案中进行明确标注,注明出处和作者,尊重知识产权,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
五、检查评价
1.备课检查:教导处负责电子备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备课组负责具体实施,督促教师按时完成备课,保证备课质量。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查每月一次,对教师的电子备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备课进度、备课质量、二次备课、教学反思等。不定期抽查可随时进行,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电子备课的相符程度,了解教师的教学实施情况。
2.备课评价:从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次备课的个性化、教学反思的规范性、备课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教师的电子备课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
1.教学目标(20分):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2.教学内容(30分):内容准确、完整,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合理,教学内容丰富,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教学资源运用恰当,能有效辅助教学。
3.教学方法(20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体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地位。
4.二次备课(10分):在初备的基础上精细调整、精心设计,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5.教学反思(10分):反思及时、深刻,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反思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后续教学有指导意义。
6.格式规范(10分):严格按照组内统一的电子备课模板进行备课,字体、字号、页面设置等符合要求,文档排版整齐、美观。
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电子备课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榜样,推广优秀经验,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其改进提高。
上海松江区向阳小学
2025年2月25日